为了历史不再被遗忘,全方位记录“多瑙河之珠”的毁灭《布达佩斯之围》

布达佩斯战役是匈牙利、德国和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那些悲剧性的,有时是可耻的事件仍然能激起令人痛苦的回忆,所以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也很难客观公正地讨论这段历史。

布达佩斯(更准确地说,是布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一千年历史里,布达佩斯经历过十几次激烈程度不一的围城,但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破坏远远超过它之前的体验。在血腥程度上只有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华沙战役能够与布达佩斯战役相提并论。


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漫长、最血腥的城市攻防战之一。从1944年11月3日第一批苏联红军坦克出现在匈牙利首都郊区到1945年2月13日红军占领布达城堡山,一共持续了102天(市内的战斗于12月24日开始,持续了51天)。相比之下,柏林仅两周就陷落了,维也纳只坚持了五天,而巴黎和欧洲的其他首都(华沙除外)根本没有经历战火。其他的德国“要塞”,如柯尼斯堡和布雷斯劳,抵抗的时间也较短,分别是77天和82天。

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漫长、最血腥的城市攻防战之一

列宁格勒被封锁了差不多三年,但没有发生巷战。斯大林格勒的鏖战持续了四个月,但大多数市民已经被疏散。而在布达佩斯,除了德国、匈牙利和苏联军人,还有80万非战斗人员被卷入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围城战。战况如此激烈,以至于当时的军人将其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

绝大多数布达佩斯居民没有得到疏散。至少有3.8万名平民死亡,匈牙利和德国军人的死亡人数大概也是这么多。所以防守一方的死者当中

有一半是平民。苏联红军的伤亡人数大概也有8万人,因此此役的总伤亡人数接近16万。其实决定布达佩斯围城战走向的,不是布达佩斯居民,甚至也不是那些在城内跌跌撞撞地鏖战的士兵。决定这座城市命运的,很大程度上是斯大林和希特勒。


布达佩斯战役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最血腥的城市战之一永载史册。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红军在攻城和相关的行动中(包括对抗德军解围部队)有240056人负伤,80026人死亡。死亡的80026人相当于红军在匈牙利境内(1946年确定的匈牙利国境,也就是今天的国境)死亡总人数的一半。也就是说,每两个死在匈牙利的红军士兵中,就有一个是为布达佩斯而死。

对于德军而言,大批红军转往布达佩斯,使得德军暂时得以勉强维持匈牙利境内其他几条即将崩溃的战线。即便在1944年圣诞节之后,也仅仅因为匈牙利首都牵制了大批红军,德军才能守住外多瑙地区,否则它早就被红军的优势兵力压垮了。

随着援兵到达,德军前线得以加强,布达佩斯就迅速失去了作为一个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守的要塞的意义。况且由于补给的问题,守军甚至无法发挥与其兵力相称的战斗力。例如,围城战最初几周结束时,他们已经没有重武器了。解围失败之后,形势已经很清楚,12月底之前前线得以稳定的代价是:相当于4个师的德军的全部装备丢失殆尽,将近10万名德国和匈牙利士兵死亡,这些人员和装备都是无法补充的。

因此,德军高层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围城获得有利条件。但德军还是坚持这一战略一直到最后。有三次,德军集中了庞大的预备队准备反击,都因为红军的先发制人而丧失了机会。德军这些强大兵力的行动要么转入防御,要么因为缺少燃料而流产,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德军在最后一次攻势(“春醒”行动)中,由于缺少燃料不得不炸毁坦克,以免其落入红军手中。

对于红军而言,虽然在布达佩斯最终达到了目的,但从苏联人的角度来看,这次战役却是一系列的失败。马利诺夫斯基攻克布达佩斯城的企图四次失败:1944年11月7日、11月的第三周、12月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每一次红军都不得不修改预定攻下城市的时间,因为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根本不切实际。马利诺夫斯基本人对漫长的战役极为恼火。

攻城的延误使得红军无法释放出足够兵力来有效地攻击德军。例如,1945年2月初,德军刚刚开始调动第6装甲集团军到匈牙利时,大多数红军部队仍因为三次“康拉德”行动而衰弱不堪。谢尔盖·什捷缅科大将在回忆录中承认:“12月底占领维也纳、3月占领南德的计划主要是被匈牙利首都的漫长战役打乱的。”

城市战与其他战斗形式相比有很多不同。野战可以很快分出胜负,但城市战可能要打几周甚至几个月。防守城市的一方占有相对优势,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共设施是逐渐崩溃的,士兵和平民都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尽管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另一个原因是进攻一方在混乱的建筑群中比防守方更难找到道路和方位。巷战中,指挥部往往会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作战分解为很多小规模行动,由排连级的指挥官领导。重武器的效用也大大减弱,往往只有通过白刃战才能消灭守军。例如,在列宁格勒,守军即使有几十万人冻死饿死也没有投降。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起义者虽然只有轻武器,但还是抵抗了德军的火焰喷射器、轰炸机和坦克三十多天之久。甚至美国人的地毯式轰炸也无法消灭德国大城市的全部人口。

进攻者进入市区之后,战斗达到白热化。守军的兵力暂时有所增强,因为他们的撤退使得战线缩短,减少了需要防守的土地面积,剩余各个地段也能得到更多的重武器支援。布达佩斯围城期间,7周之内,守军的战线缩短了90%,占据的土地面积缩小到最初的3%。


布达佩斯是德军防守时间最久的一座城市,虽然德军在其他很多地方也实施了这种毫无意义的迟滞作战。希特勒在1944年5月将很多城市宣布为“要塞”,命令要塞守军固守待援。这种命令的原因是,希特勒对国防军将领的不信任到了病态的程度,他认为这些将军不能忠于国家社会主义对全面战争的理解。他坚持“要塞”理论不放,尽管1944年夏季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的毁灭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坚守要塞不放的错误战术。在这场战役中,进攻的红军仅仅绕过要塞继续前进,几天之后要塞守军就深陷敌占区几百公里。因此救援是根本不可能的。孤立无援的德军部队选择了突围而不是投降。有些士兵突围之后跋涉了700公里,一路躲藏或者战斗,最后抵达了德军战线。

德军的士气即使在战争最后几周仍然是无与伦比的:在放下武器之前,他们的确战斗到了最后一座房屋、最后一个房间。他们的惊人毅力延长了纳粹的独裁统治,但他们的高昂士气并不是由于对纳粹的忠诚。正如前文所述,除了德国的传统武德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一个普通的德国士兵对战争的看法。他们把这场战争视作全面战争,因此个人就没什么选择。即使那些对极权体制有所保留的人也受到了持续恐怖轰炸、对敌人的恐惧以及盟国反德宣传的影响。纳粹宣传中经常引用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摩根索对德国人民的恶言谩骂和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的反德宣传。


匈军的牺牲是最没有意义的

匈牙利士兵的情况是不同的。对他们来讲,这不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在五百年历史中,匈牙利从来没有打赢过一场战争,因此匈牙利人比德国人更熟悉失败的滋味及其后果。大多数匈牙利士兵是穷苦农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他们的士气很低落,而且还被迫用极为低劣的装备作战,因此胜利的希望就更渺茫,再加上德国人把他们当作下等人对待。

匈军的伤亡数字没有超过德军,更是远远低于红军。但是匈军的牺牲是最没有意义的。匈牙利士兵,无论是在哪一边作战,扮演的都只是配角,并且毁坏的是他们自己的家园。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依然认为军人既然已经立下誓言,就应当战斗到底,即使他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战争的结局。有些人在霍尔蒂停火企图失败之后向红军投降。最终,他们只有两种选择:为了错误的事业而英勇奋战就只是延长了必败的战争,而投降也没能带来真正的解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